本报北京8月24日讯记者蔡文清报道:从8月2日就一直紧张工作的北京市高招办工作人员今天早晨撤出了位于大兴宾馆的高招录取工作现场,这标志着一年一度的高招录取工作又告一段落。据悉,今年全国共有389所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原计划招生23820人,实际录取24659人,比计划增招839人,录取比例为1:1.85,比原计划的1:1.92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此外,艺术类院校(或专业)在京录取新生752人,加上被保送录取的保送生197人,今年北京共有25608名新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结合今年的录取工作,北京市高招办副主任周军谈了今年招生的几个特点:一是全国重点大学仍是高分段考生报考的热点,生源好,录取分数较高;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沿海及内地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院校考生志愿相对较多,农、林、地、矿、油专业考生志愿相对较少,招收专科的在京院校比外埠院校生源多,今年有的高校仍出现了“大小年现象。”二是在今年的录取过程中,部分院校主动降低调档比例,有的重点高校则注意重视考生整体素质不再强调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而是留出部分计划招收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三是从各校生源分布情况看,考生报考高校志愿有几种倾向:高分段考生普遍对进名牌校、重点校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成绩中上等学生开始看重学校的综合办学条件,不再过分强调学校所处的地域和专业方向;成绩偏下的学生则对高校所在地区的选择性仍较强。总的看,今年考生志愿分布比较均匀,外地院校生源要好于往年。
谈到今年部分高校扩招问题时,周军副主任说: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这些招生学校认为考生质量明显好于往年,愿意适当增加招生名额;二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希望高校为进一步增加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三是明年高考又将是一个高峰年,为缓解明年升学压力,今年的落榜生相对要减少。
至于明年是否还扩招,周军说,这将与明年的高考成绩、学校愿望、考生志愿及国家政策有关,必须综合多种因素才能出台相关规定。